哈佛学生曾拍过一个纪录片——《学习的人》,四位哈佛学霸亲自走访了中国、韩国、印度、美国、法国、以色列六个国家,展现了不同国家中存在的不同学习状态。在纪录片中,提到了一所美国最负盛名的顶尖寄宿高中——菲利普斯·埃克塞特学院的哈克尼斯圆桌教学法。
哈克尼斯圆桌教学,即在讨论与交流中学习,这种学习模式已然超越了某一门特定的学科,日益成为融入美国精英学生精神气质的生活方式。我们来看一看它到底是怎么操作的。
01
哈克尼斯圆桌,
让孩子成为学习的主人
菲利普斯·埃克塞特学院,是美国最负盛名的顶尖寄宿高中,扎克伯格也曾在这里求学。而这所学校比扎克伯格还要出名的,即是代表着“讨论交流式”自主学习的哈克尼斯圆桌。
每个教室都有一张椭圆形的木桌子,最长直径6米,周围摆放13把椅子,上课时,12个孩子和1名教师围坐在一起上课,地位平等。

任何科目的学习都需要在这张圆桌上完成,这意味着无论是数学物理,还是历史哲学,一切知识的习得都要在讨论、交流与合作中进行。
在这里,老师对自己的定位也很清晰——不是知识的灌输者而是讨论的指引者,通过讨论与交流,最终让每位学生形成独一无二的观念。

传统教学课堂和哈克尼斯教学法课堂的区别
试想一下,如果是“排排坐”形式的传统教学法,那么总有坐在角落的学生可以“躲过”老师的眼睛,由于学生们都面向老师而坐,后排的学生没有了老师及其他学生的约束就容易脱离课堂,影响学习效率;而在哈克尼斯圆桌边,老师的目光可以抵达大部分学生,偶有视觉“盲区”,由于面向而坐的方式,学生与学生之间也可互相形成约束,这样一来,每个人都被要求全身心投入课堂。
那么,我们能否借鉴西方国家的圆桌教学法,改进我们的学习空间?趋势团队结合实际,为此做出了尝试。
02
圆桌式教室设计,
让课堂激发学生自由思考和辩论
仿照哈克尼斯圆桌,我们对教室里的课桌椅进行了改良设计。当然,中国学校的班级人数不可能达到美国埃克塞特学院那样12人一班的小班化,于是我们给一个教室设计了多张围合式桌子。
这是某国际学校的普通教室,该校35人一班,我们将其分为6组,6人一组,采用圆桌式教室设计,让课堂激发学生自由思考和辩论。

可拆分的围合式桌椅
同时,课桌的配置采用可拆分的形式,类似于如下的豆瓣式,这样就便于在讨论合作学习模式之外,转换为传统的个别学习模式。
豆瓣式课桌
相比于传统的授课方式,哈克尼斯圆桌教学方法更适用于数学、科学这些需要学生自己消化理解,形成自己内在的知识体系的科目。

芦溪外国语学校科技教室,孩子们可以在围合的桌子旁进行对科学问题的探讨,深度的交流更能引发创造的灵感。

义乌夏演小学科学教室,围合式桌椅利于开展深度的项目式学习。
除了科学,对于历史、地理等人文类学科的学习,我们也设计了圆桌式的教室,让知识的习得在讨论、交流与合作中进行。
03
澳洲学校里的圆桌,
让讨论和学习自在发生
其实在国外的一些学校如澳大利亚的Scotch Oakburn College Middle School,不论是教室还是非正式学习空间的设计,都采用围合式圆桌的形式,当我们观察这些学校里学生的学习状态时,毋庸置疑,这样的桌椅组合方式更有助于讨论和学习的发生。

大厅非正式学习区

手工教室

医学教室

计算机教室
圆桌教室的设计,契合了未来学校基本特征中的“以学生为中心”。当知识的习得方式由老师直接传授的“灌输”式转变为学生之间相互探讨从而获得新知的方式,如此获得的知识,印象将更加深刻,而这样的学习,也才是真正的学习。
有人说:“一所好学校,会有一种特殊的磁场,让人祛除浮躁,静心读书。”我们尝试通过对学习空间的改进,真正尊重知识、尊重个体发展,让孩子们成为学习的主人。
微信扫一扫
关注该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