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EWS 新闻动态
2016-07-14
校园景观大变身
中国大多数的学校,从建筑外观看跟医院,政府等公众建筑没有多大的区别,学校的独特个性特征和文化氛围得不到体现。
校园景观是一个学校给人的第一印象,不仅是学校身份的象征,更要凸显学校文化。
传统的校园景观造型单调,功能单一,美感缺失,同时,也使校园有限的空间得不到充分利用。不如给它换一下装,使其焕发新的魅力。
校前广场
校前广场及其周边事物共同构建了校园的文化核心,而现在常见的校前广场就是这样:偌大的广场,只有简单的绿化和标志雕塑,仅仅只能满足集会、课间操这些基本功能。
大洋小学校前广场。流动的地面铺装增添了动态乐趣;绿化带中的桌椅,给师生和访客提供了休憩的场所。除了标志雕塑外,还增添了山石小景和书香韵味的小品。整个空间清新雅致,打破了以往广场的沉闷格调。集参观、休憩、娱乐于一体,更加人性化。
学校公示栏
信息公示栏是学校信息沟通分享的平台,也是师生视觉的焦点,更是学校文化建设重要的宣传工具,印象中的公示栏都是这样的玻璃橱窗,毫无吸引力。
而同里小学的橱窗造型来自传统的徽州建筑,凸显了同里小学百年古校的文化底蕴。地面的磁砖换成青灰色的地砖,融入地域特色,和古色古香的同里古街交相呼应。
长廊
紫藤花长廊应该是许多人的童年记忆,也是校园景观的标配,然而,从观感上来说,白色的长廊,过于单调。冬天紫藤凋落,长廊就沦落成校园路网的一个部分,成了一条普通的路。
事实上,这种长廊是师生课余时间交往、信息交流分享的学习空间。 雅士长廊选择了木结构的框架,吸收了中国明清建筑窗的元素,极具古典韵味。定位于基于人流基础上的信息互动分享,学生徘徊其中,休憩、读书、交流,形成了一个多功能空间。
水系景观
传统的中国式校园水系景观,一般由喷泉、雕塑、金鱼等组成,久而久之,成了一个小池塘,水失去了应有的灵气,放在校园之中也成了鸡肋。
宁海是方孝孺的故乡,宁海正学中学对原有的水池进行改造时,突出了对文化的思考。中间三个种子形状的喷水雕塑,寓示读书种子方孝孺的精神,下面以书为基座,寓意“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整个水系景观,不仅表现了水的灵动之美,更传达了方孝孺精神生生不息的文化蕴意。
城西小学曲水园,采用水滴的形式,寓意“感恩”、“水滴石穿”、“晨曦”。考虑到小学生的天性好动,因此以硬铺装为主,滴水石穿小雕塑,浅浅的卵石曲水、小涌泉、弧形石质座椅、特色地雕,组成一幅充满诗意的画卷。
走道
校园走道,应该是校园中最不起眼,最被忽视的景观。水泥地,黄色的分割线,是校园走道经典造型。谁能想到,它也能大变样。
城西小学的道路铺了彩色沥青,道路两端还做了迷你人行道。彩色的地铺,组成富有趣味的地面游戏,丰富了学生的想象力,还给行人带来不一样的视觉享受。
同里小学把校歌乐谱做成彩色地铺,普通的路面成了学习文化的展示平台,学生们踏着音符悦道,连走路都变得动感起来。
校园主题
每一个在校园竖起一座雕像的学校都是希望以此来传达学校的某种精神主题,但是传统的校园雕像很少能真正达到目的,比如,这个名为“开启未来”的雕像,主题泛而抽象,放在任何校园中,甚至市民广场,医院,政府大楼门口都可以。
主题雕塑,它应该将校园文化,地域文化,甚至民族文化等多重文化融为一体,它能凝聚师生,构建校园文化德育的高地,同时,也具有审美导向,成为构建校园视觉空间的重要一环。
永康一中
主题雕塑
校园主题的表现形式不拘泥于一种,雕塑、文化墙、小品、主题公园都可以。
永康一中主
题文化墙
永康一中的诚勇主题墙,以打开书卷的形式体现学校文化的厚重,醒目的文字浮雕,印刻和阳刻的强烈对比,突出“诚勇”主题,同时,辅以小字和三个古代寓意故事来解读这个主题。
优质的学校环境有着潜移默化,润物无声的“境教”效果,是一个学校的隐形课堂。适应学校教育理念,突显学校文化底蕴的校园环境给学生创造了不一样的学习空间,必将对学生产生更深远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