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奋奋,曾任大学教师、小学校长、浙江省教科院普教所所长,在45岁转型成为设计师,任上海中同学校建筑设计研究院院长。代表作品有北京亦庄实验中学、杭州千岛湖建兰中学、山东高密一中、新疆克拉玛依第一中学等。他亦是芬兰小学的中国版——富文乡中心小学的改造主创设计师。(以下内容根据吴奋奋老师于2019年老校园的有机更新学术研讨会上的演讲整理。)
01
学校建筑是教育的重装备和轻装备平台
在我看来,学校建筑就是教育装备,并且是重装备。
在讲之前,我想先提一个人,梅贻琦,清华大学校长。他曾在1931年的就职演讲中提出“所谓大学者,非谓有大楼之谓也,有大师之谓也”的著名论断。即:“大学之所以称之为大学,不是因为有大楼(物质条件),而是因为有大师(人才)”。 直到今天,有人以梅贻琦的论断为依据,得出结论:“校舍不重要,师资才重要。有好老师,破庙里也能培养出杰出人才。”
这句话针对农业文明时期的教育也许是合适的。在工业文明时期,这句话否定了教育的专业性、否定了教育行业的技术含量。
如果铁道部长说“铁路之所以称之为铁路,不是因为路轨是铁打的,而是因为铁路人的精神是铁打的。”那会是什么后果呢?中国今天就不会有高铁了。
杭州市淳安县富文乡中心小学,原来这个学校有12个班,后来学生越来越少,直至快办不下去。从2017年到2018年,我们把这个学校改造成了下面这个样子。

改造前

改造后
02
富文乡中心小学沦为小规模学校的原因:
异地择校
杭州大市共59所200人以下农村小规模学校。富文乡中心小学(该乡唯一的小学)是其中的一所“小规模农村学校”。
富文乡户籍人口8200人,按照11.5‰测算,学龄人口每龄92人,六年为550人。但实际在校生为153人(2017年),不足30%。家长长期外出谋生而带走了一批学龄儿童(估计约占总数的二分之一),“异地择校”导致生源流向附近城镇,是富文中心沦为农村小规模学校的主要原因。
富文项目最后决定以教学楼改扩建工程形式实施,基于当时各方同意我提出的二个假设:
(1) “教育资源贫乏”(尽管家长不一定用这个词)是大多数家长选择让孩子异地上学的主要原因。
(2)通过专业化的学校建筑改扩建工程,能为富文乡中心建立起教育装备长板。并且,该长板能弥补(也许是低效弥补)师资和生源短板。
03
富文乡中心小学改扩建工程的核心:
升级换代
富文小学教室室内设计方向:1.可以功能分区的平面

普通教室室内设计方向:2.以屏幕为中心的A墙区

富文小学教室室内设计方向:3.以操作台为中心的B墙区

普通教室室内设计方向:4.以学生的课堂信息发布为中心的C墙区

普通教室室内设计方向:5.以光环境控制为中心的D墙区

04
富文小学改扩建完工时我的担心:
太漂亮+全要素
王伟老师(富文乡中心小学的另一位设计师)太天才了,他把学校设计成城堡、水晶宫殿一样的效果。


富文乡中心小学改造后实景图
完工前(2017-11-05)我的担忧:
1.随着设计的深入,图纸越来越精细的同时,也越来越个性化。越精细越个性的设计越不可复制。
2.随着崇文和富文的关系越来越密切,崇文的资源越来越多地以分子的方式而非比特的方式输送给富文,而分子资源是不可复制的,这类输送方式也是不可持续的。
3.随着学术机构、媒体的介入,整个改扩建工程中,(便于语言文字表达)理念性的、(有新闻价值的)唯一性元素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与传播,这进一步增加日后复制的难度。